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药学院全面贯彻校党委部署,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院师生团结协作、积极奉献,着力“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学院规模和层次有了质的跃升,社会贡献能力不断提升。
一、坚持脚踏实地,党建引领学院发展
学院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党员师生尊崇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支部建设与学科专业相结合,设立4个党支部,进一步夯实了组织基础。坚持并完善党总支民主生活会、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制度,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优良的党风促进院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院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主体责任制,学院师生团结和谐。
二、坚持开拓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先后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医学生物技术、医学发酵工程、医学基础药理学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增至五个,其中,药学专业2012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面向蓝黄经济区生物医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年,药学、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由药学专业牵头、其余四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获批“山东省应用型重点自筹专业群建设项目”。
三、坚持合作发展,教学科研成绩取得新突破
教学方面:获批化学系列课程群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列课程群等10门省级精品课程群。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十二五”教学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医学研究中心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20项。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50余篇。
科研方面:一是组建泰山学者教授团队、学院教授、博士教师等9个科研团队;二是2013年学院获批“天然药物”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013年,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合作共同成功申报国家火炬烟台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山东省海洋生物功能分子应用工程实验室。在2014年与渤海制药合作成功获批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在2015年合作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剂效应与临床评价”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三是在2013年、2014年学院与渤海制药集团联合分别获批山东省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资助经费2000万元)和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资助经费100万元)各一项。2017年学院与荣昌制药公司联合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一项。学院完成或承担服务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1项。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省部级课题60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32项),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学院教师获得科研奖励100余项,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烟台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滨州市、烟台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90余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20余篇。
四、坚持人才强院,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
学院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现拥有专职教师74人,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3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占教师的71%),海外留学经历教师8人。落实学校“三大计划”,新增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术骨干与学术带头人1人,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五、坚持对外合作,产学研合作呈现新常态
学院与沈阳药科大学等单位和23家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13年与烟台大学合作申报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一项。与渤海制药集团共建“渤海药物研究院”;与荣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2.5+1.5”模式,联合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共建“新药技术开发中心”;与北大世佳研究中心采用“3+1”模式联合培养学生。2017年,学院被选为山东校企合作促进会医药委员会副会长单位。
六、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工作成绩斐然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人才。建立健全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工作体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考研辅导、各项文体活动等活动全面开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完善、成熟的培养模式和体系。学生考研率保持在40%左右,学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75%左右,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灵活就业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