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 激发办学活力
改革是学校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的源泉。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把改革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途径,聚焦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推进内涵发展,通过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矛盾,更新办学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各方面、各层面改革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实施目标管理与考核,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1.内部治理方面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落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所在。学校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科学实现形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近年来,学校分别修订印发了《中共滨州医学院委员会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滨州医学院党委会议制度》《滨州医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制度》《滨州医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滨州医学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顺畅,党委既坚持了科学民主决策,又体现了“抓大事、谋全局”,保证了校长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处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事务。党委和行政领导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推动重点工作,抓好任务落实,使学校决策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和科学化。
《滨州医学院章程》在全省首批获得了省教育厅核准。大学章程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校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依据。学校章程明晰了党委、行政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学术管理组织的权责分配及运行管理,保障了学校各层次主体的民主管理与监督,降低了学校管理重心,为形成高效有序、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确定了原则和方向。学校依据章程着力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初步建立起了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较完善的制度体系。近年来,学校共新制定重要规章制度28项,修订11项,废止内部规范性文件6项。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14年,学校启动了新一轮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连续印发了《滨州医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滨州医学院院(系)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等8个系统配套文件,大力实施目标管理与考核,初步构建形成了责权明晰、运行科学、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作用,修订印发了《滨州医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文件,规范教代会工作规程;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4-5年召开换届大会;创新教代会运行机制,将教代会、工代会与学校年度工作会议合并召开;对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都提请教代会讨论;进一步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听取教职工群众意见制度、通报情况制度。近年来,学校面向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开展了“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献计2015助推科学发展”征集活动。
推进校务公开。制定印发了《滨州医学院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根据教育厅要求,在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教办函〔2014〕23号)及时公开教育部要求的10大类50项公共信息。
完成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滨州附属医院、烟台附属医院均召开了首届理事会。学校印发了《滨州医学院关于公布直属附属医院首届理事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和《滨州医学院关于公布直属附属医院监事会职工监事的通知》。
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
加强专业数量调控。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生源差、报到率低、就业率低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2016年,对市场营销专业暂停招生,对法学、英语专业限制性招生,新增社会急需的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招生,新设置健康服务与管理、假肢矫形工程等专业。印发了《滨州医学院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编制方案的通知》,制定了《滨州医学院拨款定额改革专业划分方案》和《滨州医学院关于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
学校作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制定了“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15个专业加强建设,分3年推进建设。2016年9月底,学校推荐了5个专业群参与申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7年4月印发了《关于成立滨州医学院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工作组织机构的通知》(滨医行发〔2017〕28号)。
制定印发了《滨州医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必须课程和课外学分要求。提高实践课比重,要求医学类实践学分达到30%。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举办SIYB创业培训班,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组织“创业政策宣传周”“创业讲堂”“企业家进校园”“创业精英会”“创业实践”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全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3.学科建设与科研方面
制定了《滨州医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对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布局及科研工作重点作了长期规划。
印发了《滨州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滨医行发〔2017〕17号),2017年7月印发了《滨州医学院高层次科研奖励暂行办法》《滨州医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滨医行发〔2017〕66号),与之前制定出台了《滨州医学院纵向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滨州医学院横向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滨州医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滨州医学院科研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实施办法》等文件配套协调,为科研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和激励。
2016年6月召开了滨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滨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2017年7月印发了《滨州医学院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细则》。
4.人事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委等文件精神,按照办学定位、类型特点、学生数等情况,完成了我校人员控制总量向省编办备案工作。学校于2016年6月14日行文人员控制总量的函并上报省编办,省编办于当月进行了备案,共备案1665人。
全面实行岗位设置及人员招聘备案制,合理设置岗位,制定聘用条件、任期目标,出台了《滨州医学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滨州医学院2016~2019年聘期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完成2016-2019聘期岗位分级聘用工作,对教师岗位进行分类管理,使学校绩效考核更加规范,绩效工资分配更加合理。
先后出台了《滨州医学院“泰山学者”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提高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权限建议》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和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建设的责权利,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程序规范,服务到位,逐步建立起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为“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和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各创新团队在全新的学术视野下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岗位聘用工作中,教师岗位进行分类竞聘、管理、考核,有力推动了教师岗位分类考核评价工作。学校制定了《滨州医学院高层次人才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评价体系,连续两年对我校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了考核。
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工作,制定《滨州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2016年专项活动实施办法》,围绕师德、教学规范、教学技能、教学理念、人文素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内容,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在过去单项改革、局部改革有所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设计,继续实施综合改革,“十三五”末,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事制度、资源配置、内部治理等各方面综合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通过综合改革,实现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运行规范,执行有力,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教育质量、学术水平、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滨州医学院章程》核准公布
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滨州附院首届理事会成立
烟台附院第二届理事会成立